中央媒体时政新闻采写技巧
体制内记者有时不得不按照固定的套路来写稿子,结果是这样的稿子永远呈现着一副古板的面孔。说套话的稿子或许能够博得某些官僚的欢心■★★,却耗费了巨大的社会成本,疏远了读者和群众,也背离了新闻传播专业精神。
中央媒体处在官方舆论场■◆★◆,人家尊称你一声官媒,但咱自己不能摆官架子呀◆★★■■。央媒的政治站位高◆◆,报道惯于从宏观层面出发,更要克服强调宣传性而忽视新闻性的弊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天天在喊新闻报道要做到三贴近,真正做的时候不能走了样。
这些单位都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权力层级最高■★◆★,而时政新闻的政治属性浓烈,内容多与国家★★、政府相关,跟央媒的“中央◆■”二字定位确实搭配。
此外■◆,央媒有国家级别的★◆★“加持★■★”,政治站位相对较高,视野格局更大◆■◆,其关于党和国家政治问题、重大政治决策的报道往往着眼于国家和政治的宏观层面,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
时政新闻报道范围广,并不仅局限于领导们的各种会议和官方发布,也包含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对民生的改进等等■■■■■◆,只要能上升到政治层面,都可算做时政新闻。
央媒要大力进行台网融合、报网融合改革,培养全媒体人才,去除赘肉留下肌肉◆■,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引领全国媒体的融合改革。在时政新闻方面更要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以前这绝对是古板老干部的标配★◆■★■■,不过现在年轻人也喜欢看★◆■◆★★,他们看《主播说联播》。新闻还是一样,语言风格可接地气多了。
在不影响时政新闻真实性、严肃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网络语言和流行语,让新闻更好理解★■◆◆◆,也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时政新闻站在政府部门角度,进行灌输式的报道★■,语句官方死板★◆★◆,内容乏味无趣,大众有时都无法理解更别说体会到深层次含义。时政新闻应该站到公众的立场上做报道,而不是站在官员的立场上做报道。
时政新闻也是给大众看的,记者要善于从活动与会议中搜寻真正的新闻,努力挖掘关系到百姓生活与切身利益的信息。
听起来虽然抽象复杂,但其实我们都看到过很多时政新闻,有时看得先知先觉,比如新闻联播颇有年代感的片头曲响起和翻开报刊时政板块的时候;有时还看得不知不觉◆■★◆■,比如抱着手机赞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的壮观和幕后工作的繁杂辛劳◆■★◆◆、兴奋地盯着屏幕怕错过大国外交前线vlog的每个细节的时候,甚至还后知后觉地想自己怎么开始对时政感兴趣了?
央媒报道时政新闻,记者专业素养要到位,新闻内核价值要具备,为百姓民生大事不嫌累,各种技术要充分利用不浪费,表现形式■■、语言风格却可以生动活泼不乏味。
是不是熟悉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用生活化的语气,多元化表达,可以取个有趣的标题、讲个故事、编个小段子,都比套线
所有的新闻都讲求时效性★■◆◆■,时政新闻更是如此■◆■。越权威的政治事件◆◆■,越会以最快速度进行传播。
时政新闻是对国家政治动向的反映◆■■,政治会议、文件、政策都包含大量信息有待发掘。
不过,时政新闻也并非央媒垄断◆■◆,地方媒体也有其报道手段,尤其在全媒体时代,地方媒体同样可以快速获取时政信息,精准投放,中央媒体的优势不再特别突出。此时重要的是结合媒体本身的定位性质,发挥各自优势■■★,从自身所属层面出发,做出全媒体时代生动鲜活的时政新闻。
时政报道中常包含国家在社会各领域的大政方针和应对时代发展、社会变化的政策。
新华社客户端采用原生◆★◆■“增强现实”技术报道《AR看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福利》■★★★★★,点击新华社客户端首页下方的“小新机器人■★◆■”★■◆◆◆■,使用AR功能扫描二代身份证带有国徽和长城图案的一面,用户可以体验到更具科技感的政府工作报告◆★■■。
刚强:“阿中哥”一定是这世界上最靓的仔(指示“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
中央为媒体融合发展定方向,中央媒体要争先落实,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方向不断进击!
国家政策出台、大小活动,有什么意义,传递什么信息,与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联,都需要央媒在报道中为群众用口语化、易懂的语言解读,而不仅是对文件复制粘贴。
央媒在时政新闻方面的优势在于接近国家最高权力,能够最快获取来自政府最新的政策方针★◆★◆■,也有着优先甚至独家为国家和领导人的活动进行报道的特权。加上央媒本身的公信力和官方性质,与国家级时政新闻相结合,形成一股强势而严肃的力量。
看了半天时政报道,没懂几句话,好像跟我也没什么关系■◆◆,就懒得再看了。老百姓关心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时政,中央媒体也要从老百姓面临的问题报道新闻,关注全国人民普遍遇到的困难和特殊困难,然后去询问政府为解决百姓的困难做了些什么◆■★★■。带着与百姓交流后的问题再去审视政府的会议与文件,会更有针对性★■◆★◆★。
每当新闻联播音乐响起的时候★◆,我们立刻就能想象那幅两位主播正襟危坐,面带得体微笑的画面,★■★“各位观众,晚上好”,然后便是按领导人职位大小排序的新闻播报。
时政新闻重要吗■◆?当然了,不论是从政者还是群众、社会各界人士★■,都需要从时政新闻中了解国家最新的政治动态■◆■★■■,获取与自己生活■◆■◆★、事业相关的信息◆■◆,但为什么大家每次看时政新闻■◆★■,都怀着敬与畏的心情,丝毫没有读社会新闻的轻松和兴趣呢?
同时,也正因其地位,央媒在舆论监督等报道方面有更宽泛的空间,比起地方媒体受到同级政府的掣肘★■■,央媒受的限制更小、权力更大。如果央媒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履行舆论监督职责,能够为地方政府的舆论监督做出巨大贡献。
2020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信息量巨大,《中国青年报》针对自己的读者群体,用一张图表总结出报告中的十大青年红利,涉及到青年的创业、就业、助学贷款等青年报读者们最关心的线
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两会、外交事务、国家各领域的政策方针等等,都属于时政新闻报道的范畴。
时政新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是由政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时政新闻政治色彩浓烈,央媒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似乎把这个作用发挥得过了头,快成了政府的复读机,套话空话太多,会议、讲话内容直接照搬。
2019年,康辉随总台报道团队出国报道习主席访问希腊和参加巴西的金砖领导人峰会时◆★■★■,拍摄了他的第一支vlog,记录了央媒记者报道外交事务的幕后过程,引发网友津津乐道。
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求是杂志社、报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科技日报社、人民政协报社、中国纪检监察报社★■■★★■、中国新闻社◆■■、学习时报社、工人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中国妇女报社、农民日报社、法制日报社